合成大麻素是近几年出现的毒品,常出现在电子烟油里,所以我一直告诫电子烟要去实体店买,不然会可能被加入毒品,在不知情下吸入这种毒品,你说冤枉不冤枉?
插播信息,检测大麻素试纸可邮寄,但是要测头发,得把头发快递到我所合作的检测单位。
本文不分析合成大麻素这种毒品,以前分析的够多了。就来讲讲怎么戒,其实戒毒都一个样,当然这是对我们戒毒机构而言的,只是针对每一位吸毒成瘾人员的身体情况而用不用的药物,用药时间在3个月左右,中药为主、西药为辅,这是流程化了。
戒毒过程中复杂的就是心理疏导和家庭关系修复,几乎每一个吸毒成瘾人员的家庭关系都是充满了矛盾,这就是他老反复的吸毒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
下面所例举的一个戒合成大麻素的戒毒案例,实际上也是用的家庭戒毒模式,只是时间较短,3个月,而我们则是6个月。文中的成瘾人员留学生,说明该家庭的知识水平较高,对戒毒的认知水平也高,知道修复家庭关系,挖掘病人内心问题的重要性,也必须要有耐心。
如我们碰到很多家属咨询戒毒,文化水平高的,一下子就能明白了,文化水平低的,我们反复解释,还是对吸毒成瘾认识很肤浅。要么认为戒不掉,要么认为是病人的原因,和自己毫无关系。就说到这吧,有戒毒需求的好好看下下面的具体戒毒个案,或许会给你带来启发。该文是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于2021年发表。
基本情况
小H,男,19岁,高中毕业生,未婚。初二(14岁)首次接触合成大麻(俗称“烟丝”),开始时每周使用1次,具体用量不固定,持续1年左右。患者当时就读于当地较好的中学,一直热衷于国外流行文化,喜欢和同学一起玩音乐,自己写歌。开始使用“烟丝”是因为觉得这种行为“很酷”,是一种可以向好朋友“炫耀的资本”,后停用半年。从2018年(高二)开始,随着学业压力增大,即将面临出国留学的各种考试,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烟丝”,每天使用1-2包(约3克)。使用后感觉放松,开心,能够缓解压力和紧张感,自认为是一种逃避现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持续使用至今,其间自行戒断过2个月。频繁使用以来,患者学习成绩持续下降,经常旷课,完成任务动机缺乏,对原本喜欢的事情逐渐失去兴趣,生活邋遢懒散,时常表现出健忘、烦躁易怒、情绪不稳。
个案家庭背景
父母在小H幼年离异,小H随父亲和奶奶生活,与母亲几乎无来往。父亲在家较为强势,有些固执己见,即使在就医后也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小H是否服用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物。平时忙于事业,与小H沟通交流不多。
来访原因
2019年6月5日在父亲陪同下到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成瘾性疾病咨询中心进行咨询。患者因使用“烟丝”被父亲发现,被强行戒断3-4天,出现失眠、出汗、心慌、发抖、四肢麻木、皮肤感觉异常、意识不清晰、惊恐发作(胸闷、呼吸困难、极度恐惧和濒死感)等戒断症状。首次来访前2天,因上述戒断症状严重,曾至当地综合医院精神科,被诊断为“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给予盐酸帕罗西丁10毫克每天,奥氮平25毫克每天,阿普唑仑0.8毫克每天。服用上述药物2天后,患者自觉戒断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渴求感严重,害怕自己要持续忍受戒断症状的影响,故主动寻求治疗,希望治疗师能够帮助戒断,摆脱心瘾。
初次印象
患者首诊前一晚上睡眠不好,精神状态不佳,但外貌形象给人一种阳光帅气的感觉,发型是当下流行的“锡纸烫”。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出焦虑和坐立不安,需要中断咨询去抽烟才能得到缓解。
诊断与评估
患者就诊时意识清楚,衣着整洁,交谈接触可,感知觉正常,轻度焦虑,思维、注意力、记忆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治愿望。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诊断标准,该患者符合合成大麻素依赖的诊断。即持续每天或几乎每天使用1个月以上,停止或减少使用合成大麻素后出现戒断症状,对使用有强烈渴求感。
胶体金法尿液毒品检测:大麻阴性(-)合成大麻素阴性(-)。
毛发毒品检测: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患者头发中检出JWH250(1-戊基-3-(2-甲氧基苯乙酰基)吲哚)、JWH007(1-戊基-3-3-(1-萘甲酰基)吲哚)和JWH398(1-戊基-3-(4-氯-1-萘甲酰基)吲哚)3种合成大麻素。
从2019年6月5日-8月5日,共进行了16次个体治疗,3次家庭治疗。个体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分别由具有精神病学和心理学背景,对药物成瘾者咨询与治疗经验超过6年的从业人员担任。为确保治疗同盟的有效建立,个体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参与了患者的全程治疗。采用Matrix门诊强化
干预模式,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每次50分钟。治疗工具是Matrix模式的治疗师手册、患者手册和患者康复手册。其中治疗师手册包括治疗师应该掌握的每次治疗主题、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手册包括每次治疗时需阅读的主题材料、完成的问题和日程表。
患者康复手册功能类似于日记本,鼓励其自行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改变。选取早期康复技能训练的4个主题(停止恶性循环、识别外部触发点、识别内部触发点、康复的4个阶段)和预防复吸的8个主题(避免复吸漂移、康复的动机、修复关系/信任、认识与减少压力、应对不良情绪和抑郁、情绪触发点、管理生活和金钱、复吸借口/高危情境模拟)。在每次治疗开始前都需进行毒品尿检,并与患者一起标记戒断日历,告知患者的戒断天数,鼓励进步;每次治疗后的家庭作业都包含制订到下一次治疗之前的日程表,并检查完成情况。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患者遵医院医嘱持续服用前述3种药物,持续时间为6周左右,随后逐步减药至完全停药。
缓解戒断症状,激发患者改变动机,停止再次掉入使用的恶性循环。治疗初期,患者非常关注自身的症状,一些细微的身体变化、情绪变化也会被患者敏感地察觉。针对这一特点,在前几次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运用大量基础咨询技巧去与患者建立关系,减轻他对自身症状的关注度。结合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戒断症状。在戒断症状有所缓解时,运用动机促进访谈来激发患者自身的改变动机,并引入成瘾治疗的几个核心概念,如触发点、渴求感等。同时针对患者“合成大麻无害”和“心理上对大麻类物质有亲近感”的认知特点,以情景模拟、辩论式对话等方式逐步改变其不良认知。要求患者坚持做每天日程表,重新建立起有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安排充实、合理的日程表来度过康复初期。通过学会辨识和避开触发点,反复练习思维中断技术等,树立保持戒断的信心。
让患者习得预防复吸技能,并能够主动运用到日常生活。这一阶段患者戒断症状带来的不适已经消失,治疗关注点应转移到预防复吸技能练。预防复吸训练是成瘾治疗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方法:运用情境危险程度自评和高危情境模拟的方式,教会患者识别、监测、应对可能导致复吸的高危情境;通过与患者探讨出现渴求感的感受、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诱发物来指导患者去觉察并应对渴求感。练习相关技能的同时,引导患者对今后生活做出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引入3次家庭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与父亲之间的沟通方式,同时探讨患者治疗以来发生的积极改变,也让双方了解到家庭支持对于康复的重要性。
巩固习得的预防复吸技能,使康复延续下去。这一阶段,患者的康复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渴求感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减弱。鼓励患者继续长期坚持在治疗中建立的习惯(做日程表、标记戒断日历表等),巩固强化之前习得的预防复吸技能(应对高危情境、应对渴求感的方法),并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做出评估,结束治疗。
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焦虑程度逐步减轻。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第8个月进行了持续随访。通过尿检结果、家人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行为观察反馈、患者自我报告综合判定,戒断状况良好,未出现偷吸或复吸现象。
总体来说,合成大麻素的急性精神效应可能类似于大麻急性中毒的反应,从欣快到痛苦和焦虑程度不一。在寻求急诊治疗的合成大麻素使用者中,自我报告最常见的症状是惊恐发作、焦虑和偏执。也有某些类别的合成大麻素急性中毒导致死亡的案例,其中毒风险要高于天然大麻。由于合成大麻素种类繁多,使用者常不清楚自己使用的物质种类和数量,这也导致了患者使用行为本身就面临巨大的风险。在本案例中,患者由于使用时间不长,数量不大,未混用其他物质,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中毒反应。但国外出现过青少年使用后心脏骤停和脑卒中的个案报告,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同时,合成大麻的隐匿性也成为患者及时获取治疗的一大阻碍。国外有研发现,相比天然大麻和医用大麻,接触合成大麻素的人更不容易被公众发现,也不容易被医护人员发现,也不太可能接受治疗。本案例是我们成瘾咨询中心近年来接受了完整心理行为干预的首例合成大麻成瘾患者。
而针对合成大麻使用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方面,研究成果相对有限之所以假设治疗兴奋剂成瘾的Matrix模式对于合成大麻成瘾者也可能有效,是因为该模式针对的是物质成瘾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时间管理技巧、合理的应对方式、对高危情境的辨识度不足等。同时,它对于不同阶段成瘾者治疗内容的划分也符合合成大麻使用者的特征。在如早期康复技能阶段,治疗师使用的技术是指导性的,重点关注“如何做”;在预防复吸阶段中,治疗师则更加关注患者自身对毒品的想法和应对方式。另外,它强调多种治疗支持力量的参与,包括患者家庭、社会支持性团体等。
患者治疗过程反思
在第1、2次咨询过程中,患者提到偶然的心率加快也会让自己非常担心是否会再次出现惊恐发作的症状。治疗初期对症状本身的过度关心,导致患者在咨询过程中不太愿意讨论与大麻使用有关的话题,因为患者认为“戒断症状所带来的痛苦让我很恐惧,让我彻底不想再去使用了”。但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定决心戒断”,也没有激发出患者内部的改变动机,只是患者想要逃避当前不适状态的反应。因此,在治疗开始阶段,必须尽快让患者从戒断症状的影响中脱离出来,才能投入真正的成瘾康复治疗之中。
患者“心理上对大麻类物质有亲近感”的认知特点,与合成大麻青少年使用者的认知特点一致,研究发现,对比青少年大麻使用者和非物质使用者,合成大麻青少年使用者在调查中自我报告的使用后积极主观效应要多于消极效应,这提示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促进康复。
在治疗的第二阶段,患者出现过1次偷吸现象,但尿检未检出,事后主动承认。这次偷吸发生在治疗中期,此时戒断症状已经完全缓解,也就是刚刚进入康复“蜜月期”。此时由于戒断症状的消失,患者在这一时期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并自认为已经治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有所放松,后果是又掉入偷吸或复吸的“陷阱”中。药物成瘾患者康复的“蜜月期”常常出现在戒断后的第1个月左右,因此需引起治疗师的特别注意,及时提醒患者保持警惕。这一阶段的坚持戒断能为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治疗期间所取得的效果,与患者的家庭支持也密不可分。患者父亲全程参与并积极配合家庭治疗,患者自述在接受治疗期间“与爸爸的关系更近了”、“平时不会主动聊天,因为这个事反而多了很多沟通的机会”、“爸爸每天晚上都会帮我按摩头部以促进睡眠”。父母子女情感联系、家庭凝聚力和父母控制力对青少年成瘾物质的使用会造成极大影响,同时,在成瘾治疗过程中,家庭支持也是青少年康复的重要条件。
治疗结束后的第1次随访中,患者的焦虑水平得分为9分,提示“可能存在焦虑”,但保持戒断状况良好,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出国留学计划受阻所致。在患者治疗前后,运用认知测评工具Cogstate对患者进行了一些认知功能的评估,对比前后测试结果发现患者在第2次随访时的言语学习记忆能力、工作记忆能力、空间问题解决能力、错误监管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且两次测试时间间隔较长,可基本排除学习效应的影响。说明在康复期间,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在逐步改善。
关于合成大麻对于认知功能的损害,有研究发现,合成大麻使用障碍者在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和视觉空间功能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明显高于大麻使用障碍组和健康对照组。并且这些研究得到了高灵敏度的脑成像研究的支持而至于合成大麻素使用量、持续时间和使用频率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以及长期戒断后认知功能是否得到改善,恢复所需的时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案例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患者在进行心理治疗同时合并药物治疗,改善可能是两者共同的效果;本案例还需长期追踪,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使用合成大麻素后的戒断或复吸情况。